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 文艺精品 > 正文

襄阳市话剧社发展调查

2018-04-03 09:56:23 来源:襄阳日报
0

摘要:话剧在襄阳的发展现状如何?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冷门艺术”热起来,襄阳更“有戏”

——襄阳市话剧社发展调查
 
全媒体记者周娜
 
近两年,一向被视为“冷门艺术”的话剧演出在我市逐渐多起来。《我不是张国荣》成为2018年我市开演的第一部话剧。接下来,《女人的一生》《父母爱情》《霓虹灯下的哨兵》等话剧也将陆续登场。
 
那么,话剧在襄阳的发展现状如何?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本土话剧社团日益活跃
 
襄阳本土话剧从2016年开始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从《女人的一生》《路途》开始,到2018年初,襄阳各类剧团已经推出了超过9部话剧,超过5家民间话剧社团活跃在我市。“话剧社一般在发达城市较多。我市能有好几家话剧社,这是很少见的。”市艺术研究所所长任晓云说。
 
位于樊城区解放路5号的汉江青年话剧社是我市话剧社的中坚力量。两年来,该社排演了4部话剧。《我不是张国荣》由该话剧社排演。3月26日晚,《我不是张国荣》演出第二场,上座率达100%,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观众挤在走道上观看。
 
襄城区观众任斌之前是一名北漂,回到襄阳后在业主QQ群里发现襄阳有话剧上演。“去年看了《经济适用男》,今年这场比去年还要好!”任斌透露,他之前在北京人艺小剧场、北京蜂巢剧场等地看过不少话剧。“可以说,《我不是张国荣》的编排、演员抖包袱的能力一点也不比北京的差。”任斌同时透露,在北京等地,一场话剧的票价低的300多元一张,位置好的能卖到1680元,襄阳50元的票价非常便宜。
 
上座率高盈利点低
 
尽管在观看过演出的观众中拥有很好的口碑,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襄阳本土话剧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话剧市场比较小众、话剧舞台少、演员缺乏、演出成本较高等因素,是制约襄阳话剧发展的重要因素。
 
去年,汉江青年话剧社上演了3部话剧。当时,《我不是张国荣》上座率是80%,《经济适用男》上座率是70%,《分手大师》上座率是50%。汉江青年话剧社社长孔恺介绍说:“尽管上座率较高,但是我们剧场只有90多个座位,平均下来每场的盈利不到2000元,用票钱来支撑话剧社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话剧社的运营成本包括房租、水电、演员工资……一场话剧演完后,主演一般只能分到50块钱的补助费。现在,襄阳话剧演员的收入还很低,这些话剧演员多是怀揣着话剧梦在认真地表演。
 
湖北宏腹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振超参与制作话剧《女人的一生》以及经典话剧《雷雨》《霓虹灯下的哨兵》等。他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创作的这几部话剧都是亏本在做。虽然上座率都很高,但票价便宜,无法实现盈利。”
 
那么,能否将话剧演出搬出剧场,参与襄阳市惠民演出?在2018年度“欢乐襄阳”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申报活动中,汉江青年话剧社也进行了申报。“他们申报了综合类型的演出并开始参与评选,但与其他专业室外演出团体相比,话剧是室内演出,显然不占优势。”市群艺馆培训辅导中心负责人杨杨说。“我市针对民间话剧团体暂时没有相关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市文体新广局艺术科副科长宋扬表示。
 
培养名角更有希望
 
对于现有的襄阳话剧社来说,拓宽盈利渠道刻不容缓。去年《父母爱情》演出后颇受市民好评,导演王杰获得了5万元的奖励资金。这笔钱将作为今年《父母爱情》复演的启动资金。“我们4月要去河南拍网络电影,电影如果赚钱,可以作为流动资金。”汉江青年话剧社社长孔恺表示,靠拓宽演员演出的方式赚得利润是他们目前获取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李振超所在的公司则除了做话剧,还为各大企业制作宣传片,同时排演儿童剧,因为儿童剧的利润要高些。
 
宋扬告诉记者,在我国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话剧也是小剧场模式,主要的支持者是年轻人。这些小剧场一般都有名角支持,如北京人艺有濮存昕、陈小艺等,北京蜂巢剧场有刘烨、袁泉等。武汉的小剧场市场也比较繁荣,武汉说唱团的台柱子是陆鸣、田克兢等人。襄阳本土话剧社要想发展得更好,可以先培养一些话剧名角,吸引更多的观众。
 
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是市艺术研究所所长任晓云对我市的话剧发展状况仍然感到欣喜。“襄阳的话剧市场需要培养,这个培养期可能需要2年到3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市艺术研究所已经吸收民间话剧社团作为该所的会员,并将邀请省戏剧家协会的专家对本地话剧社进行指导。“我们会帮助他们打磨更好的原创话剧,相信襄阳话剧明天的发展会更好。”任晓云说。
 

责任编辑:陈忱

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