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张亚婷
近日,一本深入浅出阐述国学的定义、价值、内涵及如何继承弘扬并积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图书——《在敬畏中感悟国学》,由华夏国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我市文体新广局退休干部、襄阳鹿门书画研究院院长肖伟胜编著。
全书分四部分:探讨求索篇、心灵感悟篇、书画学研篇、附录。书中用现实生活中人的亲身体验,将传统经典中深奥的道理进行大众化、生活化的诠释;践行国学榜样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为挖掘和发挥襄阳籍古今名人优势做了积极的探索。“不管国人有没有系统地把国学当作学问来学习,我们都在国学的氛围里熏陶、成长,好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肖伟胜说。
小时候,奶奶唱的《三字经歌》是他最早的国学启蒙,让他对“善”与“孝”有了初步的理解。“父亲孝顺奶奶,这种孝道也是我们的家风,影响着我。”肖伟胜解释说,孝道是仁爱的根本,有孝心的人能派生出遵守其他社会道德的行为,去热爱、善待他人。肖伟胜曾担任过原襄阳农民报记者、湖北人民出版社原襄樊编辑部编辑。因工作成绩突出以及20多年来始终如一地照顾重病在床的妻子,他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文明市民”称号。
1982年春,肖伟胜刚四十岁时,妻子就患上了肌肉萎缩症。肖伟胜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爱是家庭的细胞核。只要有了爱,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事实确实如此,无论是春夏秋冬,不管自己有多累,不管时间有多晚,肖伟胜一回到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护理病妻。白天给妻子喂饭,晚上给妻子按摩、清洗,夜里还要为妻子翻身好几次。
肖伟胜擅长书法,为提高书法技艺,肖伟胜在照顾病妻的日子里,仍坚持练习书法。肖伟胜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妻子。等她睡着后,他就在床前支起一张小桌,用报纸挡住台灯,伏案习字,一天睡不到四个小时。妻子过世后,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书法艺术创作上。2016年,肖伟胜自费到北京参加由文化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举办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书法家(三级/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他创作的《名城襄阳赋》,荣获第二届中国作家论坛“中国作家金笔奖”。此外,他撰写的报告文学、诗歌、散文,也在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
2013年,肖伟胜开始策划《在敬畏中感悟国学》一书,并创作了两本国学普读快板书,希望快板书经艺人传唱,得到更多传播。“国学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中国民族思想的源泉和文化根基。希望通过作者们对国学的理解与感悟,去传播国学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肖伟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