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汉江大保护 促推襄阳绿色发展
——2017年襄阳“环保世纪行”活动综述
通讯员 赵嫄 全媒体记者 李玉娴
碧波汉江,穿城而过。绿色襄阳,蓄势待发。
精心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是省委赋予襄阳的重大使命,也是襄阳未来发展的高远追求。
去年7月,以“共抓汉江大保护、促推襄阳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17年襄阳“环保世纪行”活动启动。围绕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环境资源保护等重点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检查调研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水产养殖拆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情况,并组织新闻媒体记者对此进行采访报道;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有效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保障了群众的环境权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注重顶层设计 坚持“五个结合”
枣阳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实施乡镇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办法,倒逼各乡镇改善水环境质量,取得了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的成绩;
南漳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12件信访件和32个任务清单,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扎实开展整改销号,整改工作进度居全市前列;
宜城在全市中小学开办环保清洁工程课堂,向学生普及环保知识,并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营造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老河口集中采购垃圾转运车、果皮箱、简易垃圾分类收集桶等,并平均配置到各乡镇办,农村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基本满足需要……
以上是我市各地落实2017年“环保世纪行”活动“五个结合”要求的缩影。
全面超前谋划,精心安排部署。在2017年“环保世纪行”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于去年9月召开“环保世纪行”推进会,将活动主题升级为“精心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并坚持“五个结合”强力推进——
与地方立法相结合,加快推进《襄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襄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进程;与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一号议案”《关于打造湖北生态屏障,建设美丽襄阳的议案》的办理相结合,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到实处;与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相结合,推动各级政府加强城乡生活垃圾、黑臭水体治理及配套环保设施建设;与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和省环委会交办的环境问题整改落实相结合,推动环保问题整改销号;与《襄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宣传贯彻落实相结合,推动汉江水环境保护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升级版”的2017年“环保世纪行”活动向深推进,促使各地根据顶层设计,有的放矢。
突出问题导向 狠抓“三项监督”
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把2017年“环保世纪行”活动列入年度工作要点,突出问题导向,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合称“三项监督”)作用,开展了一系列视察调研、明察暗访、专项检查等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6个督导组,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分赴各县(市)区,对2017年“环保世纪行”活动开展专题督导。
襄城开展危险废物整治行动,对问题企业进行跟踪督办;樊城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和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走进辖区涉污企业,不打招呼,直接检查,直接曝光;襄州成立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攻坚指挥部,加大整改工作推进力度。
新闻媒体集中曝光了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监督并促使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整改,宣传推介了一批保护、修复和治理生态环境的先进典型。
……
聚焦问题,高位推进。以2017年“环保世纪行”活动为契机,各地、各部门监督“组合拳”持续发力:在大气污染防治上,组织人员看现场、查源头、寻思路、找对策,针对城市大气污染和防治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在水环境治理上,聚焦“河长制”“水十条”的实施,对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在长江大保护执法行动中,坚持“零容忍”,查处一批破坏水生态环境行为。
据统计,2017年“环保世纪行”活动累计发现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512个,立案查处129个,督办整改191个,一大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推动襄阳绿色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提供了坚强保障。
聚焦常态长效 扎紧“制度笼子”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立足于打基础、管长远、聚合力,我市各地探索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分类制定完善了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生态保护补偿、水资源科学利用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切实扎紧“制度笼子”,强力推进汉江生态环境保护。
枣阳制定绿色发展规划,并印发《枣阳市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环保工作职责;宜城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职责的通知》,彻底解决环保监管体制中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合力不足等问题;老河口将多项环保改造经费列入公共财政预算,确保环保工作运行经费足额保障到位;谷城编制《谷城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技术报告》,对县城三水厂开展饮用水环境状况评估,对保护区内的2处农家乐依法实施关闭;保康大力发展“飞地经济”,逐步将县内磷化工企业向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转移,城区不再新上大型工业项目,只引进生态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企业……
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落实环保责任,我市在监督执纪问责、干部考察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建立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机制,牵住常态化治理的“牛鼻子”,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监督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公民提升环保意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生态环保大格局。